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周校本教研
2025年3月3日,仲剑峰老师开展校级公开课《桃花源记》。仲老师另辟蹊径,从学生对文中“外人”的翻译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文章,其次寻找桃源之美,字斟句酌、咬文嚼字,通过不断追问学生,提升学生思考层次,最后探究《桃花源记》写法之妙,从内容到形式,环节紧扣、逻辑深入。陈泳如老师点评本课先讲桃源世界美好再讲社会黑暗,此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方嘉凝老师认为仲老师的导入新颖值得借鉴。陈瞬红老师认为仲老师讲解层层深入,透彻易懂;贾瑾老师建议如果有板书整堂课会更加完美。陈梦碧老师认为仲老师的追问是帮助学生思考的关键,值得学习。罗瑞琳老师认为分散式寻找句子比传统的按部就班讲解更加动人。陆阳老师建议本课文可以从特别美好与一般美好两个角度分类思考。张丽峰校长最后总结对仲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节骨干老师的“示范课”,这样的开课、评课氛围是值得称赞的。
2025年3月4日,外初数学组举行教研活动,姚家怡老师开设公开课《8.4乘法公式》。
姚家怡老师以几何图形的面积不同求法,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注重提升学生的探索意识、注重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的两个乘法公式容易混淆,姚老师循循善诱,注重学生的训练,给学生今后的代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堂课节奏流畅,体现出姚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受到全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3月6日星期四上午,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历史组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参与活动。
首先,刘亦驰老师在初一(3)班开设公开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刘老师紧扣民族交融主题设计了包容互鉴——探民族交融原因、和而不同——观民族交融表现、共荣发展——论民族交融意义三个板块讲授新课内容。
课后教研组老师对刘老师的展示课进行评课,肯定刘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关注初一学生的学情特点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学生活动多样,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如要注意好课堂的时间把控。
天初暖,日初长,人间三月好春光。3月5日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政治组展开政治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濮逸老师进行《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展示课,然后教研组针对濮逸老师的公开课展开评价。濮逸老师公开课以黄旭华院士的事例进行导入,通过活动“现场调查”引出课题:维护国家利益。本课以黄旭华院士的故事作为主线一例到底,分设三个环节,环节1:知识网络;环节2:考点突破;环节3:综合练习。环节1中通过知识网络图,让学生们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框架。环节2通过向学生展示黄旭华院士的生平故事和晚年致辞,带学生们细致地复习相关重难点。最后,通过先择,辨析等典型例题再次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教研组对濮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肯定了濮老师的教学思路,耐心的教学方式以及相关材料的选取,认为本课一例到底,设计巧妙且环节过渡自然。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给出建议,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填涂,自己感知;对于“国家安全”“劳动”的知识点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复习九年级的相关知识点。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岁月更迭,愿我们携手前行!
3月3日上午第2节课,何璞老师在307机房开设了信息科技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内容是七年级的《互联网安全宣传》。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周学习解了互联网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知识的素材并根据宣传主题进行筛选,再结合WPS演示文稿进行知图文混排,制作出一份宣传作品的迭代完善过程。
整节课围绕宣传互联网安全的相关素材,逐步引导学生从搜集素材着手,由文本、图片的下载到资料的整理整合及简单的图文混排,合理地表达主题。整节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何璞老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动手能力,设置多个引导性问题,层层深入,重难点部分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课堂安排紧凑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绝大部分同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课后,信息组成员一起对何璞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就教学设计、学生实践等几个环节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工作而言,百花齐放的美丽远胜于一枝独秀,正是因为不同观点的碰撞,才有了愈加精彩的课堂。相信接下去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亮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