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一周校本教研
2024年11月11日,外初全体英语教研组成员开展英语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初二年级夏铭倩老师开设8AU6阅读课。课后教研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课,对这位青年教师的课做出如下评价。
整堂课节奏紧凑,内容充实,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鸟类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扎龙的湿地之中,对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在评课环节,大家认为该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贴合学生实际,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三是课堂氛围融洽,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新知识。
当然,在评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此外,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强。相信在这位青年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她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
11.15号下午化学组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促进“基于实验情景,问题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探讨。满丽老师开设了课题为“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公开课,然后化学组全体成员一起进行了研讨。
对满老师的课,大家参与研讨,一致认为整堂课脉络清晰,结构性强,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实验情景和问题链,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理性推导实验进程,从而解决化学问题。满老师多次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阔学生的眼界。薛老师指出:“在熄灭阶梯蜡烛时可以拍一个小视频,不然学生不太会做。在加热溶液的时候,试管应该动一动”。张老师纠正了要改变两个口语:“打火机、橡胶塞” 。
教研组长周梅华老师认为板书有待加强,并给出了具体改变方案供满老师参考。老师们都提出自己关于公开课的看法建议,认为满老师充分落实新课标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本堂课的中心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景中,以类似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024年11月11日上午第2节在初一(15)班,本校全体地理组教师和游文的地理教师陈晗集聚一堂,共同听取了陈煊老师开设的公开课《海陆变迁》。陈老师能正确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非洲和南美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分离,由此了解大陆漂移学说。陈老师准备充分,课件中适合的小视频和模拟实验,能让学生通过动手了解板块的运动,板块碰撞会形成隆起形成高山,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和新的海洋。学生参与度较高,陈老师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大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