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学习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才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的预习,教师需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 ;歌曲、相声、舞蹈、快板、小品、双簧、歌谣、口诀、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也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成果,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依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中的一员。展示过程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是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打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对前面的学习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力争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充分利用“兵教兵”、 “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如存在认知差异,要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可以结成若干对,利用优生的辅导,既让学困生吸取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学困生绝处缝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提供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室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起来。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预习、展示、反馈是三个紧密相连的模块,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展示的前奏,预习不充分决不展示。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时,对所学习的内容,需要全面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然后才能进入展示模块。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时,预习模块可以用分解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去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两个小组共同担负相同的任务,展示时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展示模块的目的是提升,展示应在知识的生发点、易错点、拓展点处实现知识的上挂下联、左顾右盼,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展示的落脚点在于对知识的全面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归纳出规律和方法,达到提升的目的。“举一反三”就是要让学生从一点出发,把握一类。用三种方法解决一题的价值,永远大于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道题。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题,培养的是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题,带来的只能是解题的熟练度,但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加重学生的负担,引发厌学情绪。“举一反三”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点生发出去,看透、看精,实现知识的整合,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内在规律。反馈是回归性的检测,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对弱生是学习目标的再次强化和全面达成,对优生是再次提升。反馈不单是反思、问答、对子互查、练习和测验,反馈是对子之间、小组之内、组组之间的多边活动。反馈可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独立的一节反馈课。可以是章节反馈,单元反馈,也可以是复习反馈、练习反馈、测评反馈。反馈中既有自主反思,也有展示提升,还有穿插巩固。总之,反馈的目的是全面的、全体学生的对学习目标的再次达成和提升。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杜郎口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即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