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的概括研究
江西教育科研1996(1)46-48
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的概括研究
沈小碚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对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课堂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与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教学提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把握其类型特征,选择适当的形式,对提问类型的概括性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对提问的类型进行过种种思索。早期的观点把提问分成两大系统:“开放与封闭”和“记忆与思考”。开放性问题允许有广泛的反应范围,不仅包括认知的要求,还包括情感的表现、移情作用、态度和价值。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它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选择反应。心理学家巴恩斯(Barnes)认为,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间,还存在第三类型:“假问题”。它表面上是开放的,但常常被教师用于寻求一个独特的答复。记忆性问题需要学生回忆已有的信息,它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提问类型,相反,思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50年代以后,最广泛采用的提问类型是布鲁姆(Bloom)的认知分类系统,教学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六个水平,每一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或水平的思维活动相联系。
1.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先前所学的内容,如定义、公式、定理、具体事实和概念等。学生对这类提问的回答,通常可以用正确或错误来进行判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谁、什么是、哪里、什么时候、写出等。简单的回忆提问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过多地把提问局限在这一水平上。一般用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等,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材料。
2.理解水平的提问。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它们的含义。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根据要求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理解提问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一般来说,理解提问用来检查最近课堂上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的情况,多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
3.应用水平的提问。应用问题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数学问题和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这类提问。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等。
4.分析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这就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属于较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类提问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原理分析。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等。
5.综合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维,适合作为笔头作业和课堂讨论教学。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等。
6.评价水平的提问。这类提问可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它要求学生对一些观念、价值观、问题的解决办法或伦理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水平的提问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要求学生给出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要求学生判定思想价值;要求学生判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的长处;要求学生判断艺术品及文学作品等的优缺点。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有: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
在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系统基础上,心理学家瑞格(Wragg)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模式(见附表)。他把提问分成各种认知水平和推理、情感、管理水平。并且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倾向于提一些认知水平的问题,而对创造性的、情感的、管理的问题相对来说不大重视。
附表 瑞格的提问类型
认知水平 |
推理、情感、管理 |
1.记忆资料(包括对任务、过程、知识、价值的记忆)、命名、观察、分类、朗读、准备已知的定义。 |
O.推理,直觉的推测、创造、开放。 |
2.推论(建立在所提供的资料基础上简单推论)、比较、提供简单的叙述和解释、提供已知原理的例子。 |
F.鼓励情感、同情的表现。 |
3.提供理由、原因、动机或假设。 |
M.注意力指向班级、小组或个人,对是否理解任务预以检查,寻求服从的管理。 |
5.评估论题、价值体系或个人的工作。 |
|
不论是布鲁姆的分类系统还是瑞格的分类方法,均是根据提问水平来加以划分的,从当前出现的提问类型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教学提问的作用分类
1.分析或根据性提问。这种提问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其目的在于启迪学生思路,促其思维活跃。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概括主题思想就需要这种提问。
2.强调性提问。教师在讲解课程中对重点、难点部分加以提问,目的在于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这类问题要简明,以使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意义,加深印象。
3.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在讲完有联系的各部分知识之后,使用这种提问,可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规律。这不仅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肯定或否定性的提问。这种提问可以辨明知识的基本概念,或加强定理、公式的正确记忆,消除错误印象。
5.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在让学生预习,或教师在讲所要讲解的内容之前用这种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6.引起学生注意的提问。这种提问是在教师要讲解某项重要内容之前使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7.启发引导学生提问的提问。通过教师的提问,不但要让学生提问,还要鼓励他们互相解答提出的问题,这会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东西。
(二)根据教学提问的材料分类
教师提问的材料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基本内容,以材料的性质上划分依次为知识性问题,说明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三)根据教学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分类
美国学者查尔斯·C·狄诺凡把教学提问分成以下五类:
1.特指式提问。对某个特定学生直接发问,用于检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泛指式提问。不先确定某一个人来回答,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或讨论。
3.重复式提问。在某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重复这个问题,让别的学生来回答。这种提问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质疑和解疑的积极性。
4.反诘式提问。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答时,他并不急于去纠正其中的错误,而是针对错误提出反问。迫使学生重新思考问题,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5.自答式提问。教师先提出问题,稍作停顿,让学生思索一下,然后自己作答。这种提问常常用来实现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利过渡。
(四)根据教学提问的心理学基本原理的依据的分类
心理学家布朗(Brown)和爱德蒙森(Edmvndson)在总结新教师的倾向性错误和老教师的建议的基础上,向新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以归纳为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类型:
1.扩展的提问。使用一连串同样类型和同样主题的问题。
2.扩展的和上升的提问。开始时问题要伴随实例,接着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个飞跃。也就是说,从记忆资料和简单推论飞跃到原因的假设。
3.漏斗形的提问。从开放性的问题开始,提问过程逐渐变窄,问题越来越接近主题和关键。例如:从假设原因开始逐步接近到记忆或推论。
4.发散的和收敛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后面紧跟着较多的具体问题,提问做到有点有面。
5.逐渐上升的提问。问题的系列作有逻辑地上升运动,从记忆、推论开始,经过动机激发,原因推测,到最后解决难题。
6.逐渐下降的提问。开始是评价性问题,问题系列有逻辑地运动,通过问题解决逐渐指向记忆。
7.急降的提问。开始是评价性问题或问题的解决,然后直线降至记忆。
8.随机的提问。在问题类型或问题内容里没有可分辨的模式,需要开放性思路和探索性思路相结合才能解决。
(五)根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
1.总分式提问。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本身互不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回答了诸多小问题,再综合探索大问题,其特点是“以小领大,从小到大”。
2.台阶式提问。是指将几个连续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
3.连环式提问。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
4.插入式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提问思路的主线,而插入一个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叙述完有关内容之后再提出问题的方式。
在提出类型上有的还根据提问的具体方式划分为:直问和曲问、正问和逆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另外有些研究者在给问答教学法分类时,将其划分为:设问法、疑问法、留问法的反问法。英国学者乔治·布朗先生曾对提问的目的、作用、类型、方法和策略作了简明的阐述,其中对提问类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划分。就性质分为:回忆、观察、思考;就范围分为:开放性的、封闭性的;就内容分为:理论方面的、经验方面的和评价方面的;就质量分为:鼓励性的、威胁性的、清楚的和混乱的;就提问方法和策略分为:追问、提示、停顿、定调和顺序,等等。
根据上述课堂教学提问的根据性研究,可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实、过程、原理、概念、法则等;有的需要记忆,有的需要理解,有的需要分析、综合等;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包括多种类型。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在有针对性的提问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问的质量,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