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科研动态>详细内容

教科研动态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应用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21 12:17:40 浏览次数: 【字体: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应用研究

课题方案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课题组  负责人:夏梅芳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向前推进。由于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因而教师也必须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知识的发展层次。从我校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旨在从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角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并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才能具有持续不断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的初级中学,于20087月由原常熟市第七中学和常熟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合并、易地新建而成。目前共有45个班级,在校学生2123人,教职员工162人(其中内退3人)。新校组建后,经过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学校定位为常熟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随后,学校确立了办学目标:优秀习惯,阳光性格,外语强化,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要达到城区片前列,三年后的教育发展性评估要跻身于城区片前三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除了强化科学管理之外,把重点放在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学年来,学校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以备课组为主要活动单位,以教学调研为主要手段,每月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的集体备课和展示课活动,力求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掌握运用教材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我校教师整体的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教师个人知识层次不是很合理,因此这些活动的辐射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如何加强对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为我校的首选课题。

二、关于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

1教师专业成长

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历程中,主动、积极、持续地参加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反思活动,以促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的提高与增进,以期望个人的自我实现,进而促进组织发展。具体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能、学科教学知能、教学环境知能、学习者特征知能、教育专业精神五个方面的成长。

2教师个人知识

本研究中的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融合了自主建构的实践知识与公共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

3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本研究中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体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传播、应用,从而系统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应变能力,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具体包括对学科知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的管理。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Blog作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

4知识管理策略

本研究所指的知识管理策略是指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技巧。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层面和学校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策略;在具体策略上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意识的确立、知识管理的原则、知识管理的工具、具体实施的方法四个方面。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发端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D.H.Hargreayves1999年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发表的《创造知识的学校》(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一文。这几乎成为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学者Nonaka 1991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传世名作《创造知识的公司》(The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8年后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遥相呼应,因而哈格维斯这篇论文被认为是目前国外研究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最直接而重要的一篇文献。2000年哈格维斯的又一力作《教师和医生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The prcduction, mediation and us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mong teachers and doctors:a comparative analysis)首次将研究的视角切入到教师的专业知识管理方面,因而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推动教育领域的知识研究管理方面,世界经合组织下属的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曾于2000年出版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Society)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录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论文。

还有美国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协会(ISKME,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于200212月和硅谷知识管理论丛(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Silicon Valley Knowledge Management Cluster)在旧金山成功举办了全美第一次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高峰会议。会后,协会主席皮特瑞兹(Lisa A. Petrides)将这次会议经验交流的集体智慧撰写成一篇专论《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范畴的确定》(Knowledge Management inEducation:Defining the Landscape),这篇专论对中小学、大学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学校效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又是众多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备受人们的关注。Lisa A. Petrides的其他研究成果还有《知识管理:教育管理探索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生态框架》(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School Leaders: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inking-Schools),亦有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教育技术专业英文杂志《Educational Technology》从一种促进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独特视角密切关注着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1999年起,陆续刊发了多篇关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论文。

2.国内研究现状

大陆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起始于刘毓1998年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比国际上起步研究的时间还要稍微早一些。而后相关论述开始不断涌现。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根据研究的不同焦点,这些研究文献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从教育技术专业角度对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如祝智庭教授、黎加厚博士等。特别是黎加厚博士2001年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一文,正式揭开了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

第二类,从图书情报学科专业的视角对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探索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起始于韩莉1999年在《图书馆论坛》第3期发表的《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初探》一文,而后至今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杂志论文一百多篇。

第三类,从教育管理或教育组织行为学专业视角对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的探索与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始于刘毓1988年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的《学校“知识管理”探微》一文,至今已有研究论文数十篇。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高校开始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如“知识科学与知识管理中心”,“知识工程研究中心”等。不少研究生也将有关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及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主题作为毕业论文来研究。另外还有诸如“中国知识管理网”(CHINAKM.COM)、“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等网站,便于研究者进行学习与交流。近年来,更有不少专家开始关注知识管理与专业成长的关系问题,并且提出了新的理论。如周绍斌、刘智成的《论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沈俊慧的《浅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成长》等。

台湾地区的研究起始于高博铨19995月发表在《师友》杂志上的《强化知识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一文,这一开篇之作正式拉开了台湾地区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此后,滚滚的研究浪潮就一发不可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王如哲博士的专著《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陈美玉教授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孙志麟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另类途径:知识管理的观点》等。

当然,我们也看到,目前教育领域中开展的这类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特别是面向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管理策略的应用性研究还有不少欠缺,可操作性层面较为单薄。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基层单位很少有精力开展此类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3.研究价值

国内外理论建构的研究卓有成效,至于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角度来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则是少有人涉及。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培训者仍然以灌输为主,不考虑教师的原有水平,这种培训形式很难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给中小学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点,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学习方式、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可以说,这一切正昭示着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校知识管理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之一,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研究新视角,具有广阔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教育领域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行业,对教育知识进行管理是提高教育知识的共享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知识管理的成功与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领域,教师拥有最高的知识势能,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来源。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是研究整个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打算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可归纳为四个提高和一个发展。四个提高是:教师利用知识的自觉性得到提高;教师的知识层次得到提高;教师知识的系统性得到提高;教师知识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一个发展是: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发展。

2.具体目标

在教师参与课题的行动研究中维护更新个人知识体系,将个人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个人经验性的隐性知识提升至理性化、显性的知识;将个人无意识的学科行为上升为自觉化的学科行为;从个人旧的经验和显性知识中发现新的规律、新的知识;让其他人可以分享你的个人知识。

⑴理论研究达成目标:搜集、整理国内外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及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相关理论,不断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⑵实践操作达成目标:建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点(体系),包含下列要素:制度、政策、组织;网站、主页、博客;例会、活动、沙龙;校刊、文集、档案等。

建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点(体系),形成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体系。

3.子课题设计

⑴面向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人学科知识管理策略应用与研究

负责人:陈 

主要成员:胡占华、吴惠英、谢明芬、周菊芬、唐卫英

⑵面向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应用研究

负责人:顾艳宇

主要成员:贺  梅、梅  健、何  艳、覃兆俠、陈宗保、朱新艳、何映娟

⑶生物教师创新精神与专业发展的研究

负责人:俞益勤

主要成员:许  冰、蒋  红、支晓伟、汪 

⑷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负责人:叶 

主要成员:沈  明、李  慧、汤炳兴(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黄兴丰(常熟理工学院讲师、博士)、龚玲梅(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陈建平、申  国、支耀红、韩  勤、束云龙、陈卫忠、龚红梅、华  丹、濮  维、王宇红、钱艳文

⑸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

负责人:张晓芳

主要成员;赵卫成、奚丽萍、陆  珂、陈华伍

⑹初中英语“学案”导学与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负责人:陈岳庆

主要成员:徐莉芳、孙  平、张敏雯、金  辉、邓丽玉、钱晓燕、马文丽、陶友红、支晓伟

⑺教学策略与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关系的研究

负责人:吴惠英

主要成员:谢明芬、周菊芬、胡占华、陈燕、唐卫英、王  玉、陈  红、于  立、徐晓峰

⑻导入本国文化,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负责人:周菊芬

主要成员:谢明芬、胡占华、陈  燕、唐卫英、吴惠英

4.研究内容与重点

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类与挖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挖掘过程。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实践知识的保存、共享、创新与扩散,提升教师个人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更能激发教师适应教学改革的动机与再学习的动力,从而最终提高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提升其能力结构。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是探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策略,它包括分析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资源的需求,建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结构和专业知识体系,建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和文档命名规范,选择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维护教师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教师个人专业知识资源的技巧;构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它包括建立管理组织,制订激励政策,营造文化环境,构建技术平台,加强校际协作等。如:

⑴为教师提供多种编码程序(数字与符号、单词与文本、人和物体);

⑵为教师创造更多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例会、活动、沙龙等);

⑶以本课题为载体,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QQ群、备课组、读书小组、兴趣团体等);

⑷为教师提供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知识地图(报刊库、书籍库、文件库、软件库、档案库等);

⑸应用BlogWiki搭建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平台(发表教后记及专业生活史)。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过程

1.开展调查研究,积累资料:目前已经积累了部分资料,从维普、中国知网及博硕论文库中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供研究用。

2.人员培训: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与研究经费的落实。

4.规划好子课题,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5.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6.总结推广:撰写经验总结,在苏州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推广经验。利用课题研究网站等阵地及时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现场会),逐步推广经验。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周密、严谨和科学性。

1.反思法

美国学者巴里·波斯纳(BarryZ.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它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认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个人知识运用情况(化作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行动进行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自身知识与教学要求、教学任务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提供给教师以下七种方法进行反思:

①札记法。每堂课下来,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现的信息,记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在每周或每月结束后,可以进行阶段性小结,想一想这一阶段教学中有没有使自己感到惊奇的事件的发生,有没有使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②叙事法。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教学认识,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谈话中暴露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行为,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改进。

③观察法。同事之间开展课前说课或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让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让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以期得到更好的改进。

④讨论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选择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来处理同一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科学部分和疏漏之处。

⑤比较法。邀请知名教师或专家来学校讲课,或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找出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

⑥文献法。收集教学方法,采摘教学观点,或剪报或复印或利用网络下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学习内容,从这些文献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来俯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⑦录像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录制一定的教学片段,可以先自己观看,寻找不足,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发现新的问题,探讨建设性意见。

2.经验学习法

高大卫(David A. Kolb) 承接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建构了著名的经验学习法理论,主要有四大元素(或称四个阶段):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观察及反省(Observation & reflection),总结经验(Forming abstract concepts)及实践应用(Testing in new situations) 。高大卫进一步指出,这四个阶段是连续的且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也就是任何一个经验产生不但是连续的,它也会影响未来的某一个经验。因此,它是一个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

我们认为,经验学习法是指学习那些从经验中(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的结果、知识和技巧,其实质是通过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听别人讲述或自己阅读来学习知识。它强调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其目的在于求得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经验学习法涉及到采取积极、互动的方式参与有组织、有安排、综合利用各种学习方式的经验学习或活动,其中包括:具体经验:干实事而不是背书本;观察与思考:观察指导者和其他参加者,并思考观察到的或经历过的事情;概念的提炼和概括:理解各种活动所依据的理论和要达到的目的,把它们同现实生活情况联系起来;检验新观点并评估其含义:利用适宜的学习环境探讨各种观念、理论和假设。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提供给教师以下一些具体方法(活动):

①个人公开展示课;骨干教师观摩课;

②七彩教学论坛;学术沙龙;

③外访交流;

④个人主页设计;

⑤建立个人信息库(知识库、题库)

⑥学科解题竞赛;

⑦专题教学调研;

⑧学校年会交流;

⑨成长计划书;

⑩课题研究及校本培训专辑

3.教学档案法

指导教师建立个人教学档案,包括:各专业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要求及安排,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典型教案,听课记录、教学检查记录,各专业试题资料、试卷分析,教学总结,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材料,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资料等。

要求教师精心撰写自己的学科教案(包括第二课堂活动方案、竞赛辅导方案、团队活动方案等),将自己在教学和活动中的设想和创新整合到这份材料上,教学任务和相关活动结束后,认真收集起来,制成自己教学行为发展与成长的档案。几个学期下来,作一个对比,从中将会较系统地体会自己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教学和活动带来新的创意。

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教师信息库。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籍贯、党派、学历、职称、任教科目、简历),教师工作计划、总结,教师学期工作量,教师社会工作,教师业务考核表,担任班主任及德育工作情况,教师教学教育工作评估,教师的论文著作、科研、教改成果及其鉴定,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映,教师对外经验介绍、交流材料等。

4.师徒结对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相长方法。是指在学校内部将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还可以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成为可贵的校本培训资料。

在本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将指派责任心强,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研能力强、效果好,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负责在政治思想及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步伐。

5.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博客网认为,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

我校的教师博客目前已经开通,并做了前期准备,进行了两次教师培训。学校将把教师博客作为教师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使之成为储存器(记录教师学习、思维经历的过程)、交流平台(教师深度沟通交流)、出版工具(教师个人在线出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以上研究方法将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合理地将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知识的利用价值。根据教师的职能,我们把教师个人知识划分成教学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构建了在环境中发展的教师知识研究的一个模型。探索知识管理策略是为了构建、管理、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我们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途径分成四个步骤:积极获取 → 整理维护 → 自觉利用 → 交流共享,这样就比较科学且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观点创新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且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分成两个领域来研究,或侧重于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方面的研究,忽略了教育领域中智慧资源的核心――教师这个主体。本课题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切合当前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2.方法创新

课题研究人员能根据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和运用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从上面例举的研究方法来看,克服了手段零散、缺乏系统,不易实施的弊病,颇具有创新意义。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201110

缪晓东

 

 

201110

 

阶段性成果观摩

现场会

201110

徐莉芳

中期报告

 

201110

曾冬梅

建立并完善知识管理平台

网络平台

201010

缪晓东

研究报告

 

201212

夏梅芳

《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出版社

出 版

201212

贺 梅

申 国

 

 

201212

屈怡旻

薛琴锋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核心成员中4位具有高级职称,3位是市级学科带头人,3位是市级教学能手,涵盖文理主要学科,另有1位擅长网络技术管理,均主持或参与过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效能管理整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和探索》),掌握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科研经验。主持人为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县市级学术带头人。

课题研究的前期调研工作已开展,课题领导小组已成立,已搜集部分文献资料(40余篇),并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且和市教科室负责人反复进行论证,确保切实可行。

课题组已和地方高校、地方图书馆和南京教育书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能随时查阅和定期获得最新的研究资料,课题研究的经费已经落实(目前已批1万元),投资30多万元的信息中心已经建立并运行,研究计划已经制订,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参加月科研例会。

可以说,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

九、课题研究计划

120093月~20095月,开展调查研究,获取整理相关信息,撰写课题方案。

220095月~200912月,申报课题,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320101月~201210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4201210月~201212月,成果展示(推广),结题鉴定。

  执笔人:范  励 、     

参考文献

[1] 温永明.试论教师专业成长及其意义[J];河西学院学报;2004,(6):100104

[2] 李文娟,孙兴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探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电子邮箱:wenjuan_china@163.com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