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形成独特的魅力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立足点与归宿
(青年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山高水深泥丸浪细,每个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一定会有自己的优势。一个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历程中,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往往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遇。如果既正视自身的不足,又看到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这种优势,则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走出一种别样的风景。笔者认为,促成自己形成独特魅力应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立足点与归宿。
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文明的一种传递活动,也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活动。试想,一个没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将会用怎样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呢?
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身正典范,为人师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比起其他职业来,要求高、责任大、专业性强。常言道:“正人先正己”,作为教师,比起一般人来讲,“正己”的外延要大,内涵更加丰富。一个优秀教师,他的物质生活可能贫困,但精神生活一定丰富。他们待人接物,出以公心,冰清玉洁,胸无尘滓;不会因学生家庭贫困而疏远,也不会因学生家长是大款就奉迎。他们心胸豁达,荣辱不惊,不为“荣”而蝇营狗苟,不因“辱”而低三下四。
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职业的喜爱和忠诚。卡耐基说过:“除非喜爱自己所做的事,否则永远也无法成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教师对职业的喜爱有五种境界: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对职业喜爱的程度越高,做出的成绩就越大。你如果总是看不起教师这个职业,认为教师的工作毫无情趣,那么,这不但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否定,也是对你自己的轻视。一个轻视自己,不尊重工作的人又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呢?一个教师,不能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应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言谈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正直诚信、任劳任怨的高贵品质传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到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懂得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和宽容。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用赤诚之心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岗的直接前提和具体表现,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关键,是献身教育的情感基础。一个优秀教师会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以尊重、理解、信任去唤醒激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很少对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他们更喜欢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在人品上他们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他们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独特的学识魅力
要想消除课堂上的尴尬局面,教师就要努力学习,使自己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清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条河,常流常新,常流常清,应该具有独特的学识魅力。
独特的学识魅力来自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抱着几本教科书,凭着几本参考书,是很难称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的。讲课照本宣科,内容单调枯燥,归根到底还是学识修养问题。《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教师终生在传授知识中度过,终生在汲取知识上进取,必须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钻研业务知识。
优秀教师的学识魅力来自博览群书。有人主张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此话一点不假。一名优秀教师要终日以书为伴,这个书最好不是教参、教材和其他考试资料,而是一些所谓的“闲书”,即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大部论著,抑或小说、杂谈、书评等短章残篇。一位教师,如果学会在读书中款待自己的心灵,一本书,一杯清茶,静静的回归自我,远离无关紧要的不平衡、嫉妒、焦虑、自怜,去关心教育,那么,他的教学一定会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诗意;他的课堂一定会有涵咏的兴味,有优美的意境,有拓展的空间,并且随意宛转,行云流水,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上出一种韵味、一种境界、一种气氛。
优秀教师的学识魅力来自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传统的教学主要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 等一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非常 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得到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利用这些素材和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就可以创作完成精美的电子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更加灵活。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从而提高他们学生的主动性。 不仅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使课上得有趣又有"韵"。他还可能通过个人博客、网站来与学生沟通、交流、切磋、共鸣。
独特的语言魅力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常常自成风格。或风趣幽默,谈笑风生;或沉稳老练,语言精练;或激情满怀,富有感召力……。这样的教师必定会像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学生吸引住,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必定能在求知过程中真正享受知识,感受快乐,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位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口语。教学口语是教师传授知识,塑造学生心灵的基本工具。充满魅力的语言艺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做到对象明确、深度适宜、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逻辑性;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娓娓道来,能使学生如坐春风;慷慨陈词,能使学生悄然动容;悲怆凄婉,能使学生黯然伤心;亦庄亦谐,能使学生既得乐趣又得理趣。
教师要不断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要善于借助拟声手段,通过语速、语气、音色、语势、音频的变化来表达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善于控制音量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徐疾;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诘叹咏赞。
要写得一手好文章。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事实也证明,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教师要深刻得多。我们大多数教师因为缺少经常性的写作体验,对教材的理解往往浮于表层,或依照教参的说法人云亦云,整堂课中没有“我”的主体意识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
独特的教学魅力
独特的教学的魅力来自创新。一名优秀的教师追求这样的境界:不是用一种模式教学每一堂课,不是用一种方法教每一篇章内容,不是用一种思维束缚所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对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创造的天空飞翔;给学生一片思维的云彩,让他们把简单的知识背景涂成漫天彩霞。一个平庸的教师,只知按常规办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死抱教参、云教参之所云,成了教参的奴隶。教学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生怕漏掉什么,什么都要讲,又什么都没有讲透,陷入“蜻蜓点水”的教学泥塘,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独特的教学的魅力来自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期“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使教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学识渊博的师长角色,一味展示自己的精彩。但再精彩的讲解与分析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一片叫好声与佩服倾慕之情外,并不能表示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应该把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教师点拨下的自主探究,品尝摸索的乐趣。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独特的教学的魅力来自教师的个性光彩。优秀教师并非千人一面,他们中,有风趣幽默、机敏睿智的诙谐型,有深沉稳重、缜密深邃的思辨型,有舒展流畅、大方自如的潇洒型,有清新自然、亲切感人的情感型,有洋洋洒洒、涉笔成趣的作家型,有开渠引水、循循善诱的导师型,有勤勤恳恳、严谨踏实的治学型,有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才子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有一百个成功的教师,就有一百种独具特色的个性。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寻找、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将这些闪光点与教学各个环节有机契合,教出自我的风采。相反,“放弃特长,等于没有特长”。教学中不会挖掘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最终必然“泯然众人”,丧失魅力,这将是教师最大的悲哀。尤其在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时,教师更需要有“拿来”的眼光。不顾自己的实际一味模仿,最后往往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使自己的个性迷失在别人的模式和教案里。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你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吗?答案在每一位青年教师手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