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师魂 精业务全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铸师魂 精业务全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外国语初级中学 夏梅芳
学校自成立以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提升教职员工整体素质,全力培育敬业礼贤的良好风尚,以教师的发展成就学生的未来,逐渐打造了一支觉悟高、能力好、有朝气、强责任的教师队伍。为了加快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十二·五”第一年就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实施“名师强校”工程,以目标为引领,以措施为保障,全力建设能不断适应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一、过去一年,师资队伍建设简要回顾
2011年,学校根据队伍建设规划要求,抓实三项工作:一是发挥广大党员骨干教师模范带头作用,提振广大教师赶超热情。以党风建设促三风建设,通过党员小组结对帮教、党员教师示范岗、党员教师民主生活评议等,让广大骨干教师感受到先进就在身边,奉献在于平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讲奉献、精业务、为学生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学习、超越的成长要求;二是落实“师德承诺书”,开展用爱与责任教书育人系列活动。通过行为举止示范活动、教师家访活动、运动会师生接力赛活动等,让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落实到关爱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上来。三是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加快骨干教师成长。以竞赛、论坛、评优、培训推动,开展了全校教师教学“大练兵”、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我和学生的故事”演讲比赛、青年教师论坛等,切磋技艺,交流思想,树立榜样,共同提升;评选校级教学能手、德育能手等,开展学校七认真先进个人、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先进个人、优秀备课组等评选,以评优给动力,促带动;推荐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国外培训,拓视野,提素质。四是落实“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实施“导师制”,通过一对一“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2011年学校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教学、德育、教育技术应用能手8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125名,占84%;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常熟市教学、德育能手以上骨干教师52人,市级以上骨干占36%;本科以上学历143人,占96%;取得硕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在读7人。
二、明确目标,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宣传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推进“名师强校”工程为抓手,力争到2013年,学校专任教师本科率达98%,硕士学位教师(含在读)达15%以上;到2015年,专任教师本科率达99%以上,硕士学位教师(含在读)达20%以上,力争培养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苏州市名教师,新增6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15名以上市级教学能手。通过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激发全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内驱力。
三、细化措施,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1.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保障。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学习教育法规定期化、学习教师典型生动化、开展师德考核标准化来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做到心中有规范,教育讲科学,风格求高尚。落实每学期一次请进、走出活动,让广大教师学习、感悟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荡涤教师情怀,丰富精神世界,培育高尚情操;开展师德演讲、师德日记交流、师德标兵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发现教师身上闪烁的师德之光,让校园充满感动,充满道德的力量。细化师德考核评价标准,并严格执行,以标准化的考核、人性化的评价纵深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让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灵魂,保障教师往名优方向成长。
2.以开发多元培训为支撑。一是深化校本培训。制定学期培训计划,强化落实管理,突出专家引领、合作互动、诊断反思、学习借鉴过程特征,重点推行“三个一”和“一经常”: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教师教科研培训,聘请校外专家主讲;每月进行一次教研组专题培训,由专人轮流精心准备并主讲,注重培训心得交流、讨论;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诊断反思式培训,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听取组内一位教师的一堂公开课,分析课堂教学优缺点,为教师实践后反思提供丰富的素材,让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进行实践后反思,再指导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经常性地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推荐阅读,在学校网站校园资源库和各类研讨活动中展示教师优秀论文或高质量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加强对照研究,启迪智慧。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外出培训,尝试与外地名校构建师资建设合作交流关系。二是完善教学“大练兵”。丰富教学大练兵比赛项目,在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解题能力比赛等基础上,增加教育智慧、同题异构课、信息技术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教学案编写等教学“大练兵”比赛项目,搭建同台竞技的更佳平台。完善比赛流程,固定评委小组,制定评分细则,科学评定比赛结果,使比赛更具引导性。在比赛过程中,发现优势,看到不足,在比赛后加强针对性指导,发挥教学“大练兵”的培训功能,加快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升。三是创新“青蓝工程”。在实施教学“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实施教科研“青蓝工程”、班主任“青蓝工程”。加强前期培训,通过双向选择,优化师徒组合,明确“一年能合格、五年成骨干、十年炼特色”的师徒培学目标。要求每一对师徒以一个课题为抓手,做到培学有体系,有步骤,出成果。四是搭建继续教育平台。与相关高校合作,搭建教师学历提升快车道。分年龄段,向教师推荐选择适合自身的学历进修形式,快速提升学历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教育硕士,报考和在读期间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远程非学历培训。
3.以阶段性发展评估为激励。继续实施《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定期评选校级教学骨干,激励青年教师争做校级骨干,夯实基础,加快成长为市级骨干的步伐。对于校级骨干和市级教学能手,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按年作出成长评估,并及时反馈,做好成长速度跟踪,并进行发展目标对照,激励校级骨干和市级教学能手向高目标攀登。对于市级学科带头人以上骨干教师,让他们承担学校省级规划课题《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应用研究》领衔研究的职责,同时创设“面对面”向名家学习机会,以校外同学科优秀骨干教师成长为参照,激励向名特教师方向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