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科研动态>详细内容

教科研动态

校本研究培训材料二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21 12:17:11 浏览次数: 【字体:

校本研究辅导二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与定位   

(一) 校本研究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为归宿的研究。   

1、就课题讲。其来源于对学校发展直接起制约作用的问题,其直接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学校自身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为校本课题。   

2、研究的主体。校本研究的主体应是学校中的教师。校本研究在校内进行,利用教师的力量,教师既是研究工作者也是受益者。如果研究者是由专业研究者进行,学校教师只是“配角”甚至是傍观者,那么,这种研究虽然也可能得出一定的研究成果,说明一定问题,但是没有能够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的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不能带动师资建设水平的提高,这不是校本研究。   

3、校本研究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研究过程。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用日常的实践活动和行政决策代替研究,作为研究就应尽量体现出研究的具体要求。   

4、校本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的实践改进。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的落脚的应直体现学校面貌的改进。将研究的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用研究的结论规范指导学校的实践活动。   

上述四点,校本研究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校本研究。非校本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意义不大,甚至是徒劳无益,得不偿失。   

(二)校本研究的类型   

校本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基础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对基础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解决教育实际某些典型的、涉及面广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或是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主要关心的是成果。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校的教学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而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主要靠教师,教师处在不可替代的的地位。   

其次,应用性研究可行性强,也就量说学校能够办到。一方面表现为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教师容易接受并运用于实践。另外应用性研究能直接派上用场,能直接产生效果,因而教师在时间上,研究能力上都有具有可行性。   

例如:教师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有所作为,但他们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原理的研究却是困难的。   

2、中观与微观研究   

按照教育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来分,教育研究有宏观研究及中观、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把教育看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而又溶入社会在体系之中,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大体系对教育的影响,作为我们的教 师 先生研究不了,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中观研究。对于校本研究来说就是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活动。问题涉及整所学校的某一方面。如: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微观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就是微观研究。如:学生的需要研究、问题学生研究、班级管理研究、学生干部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第二课堂活动设置与开展研究、预习指导研究、作文写作指导研究、错题订正指导研究、寄宿生管理研究、主题班会组织开展研究、单亲家庭学生激励帮助研究、实验指导研究、解题方法研究、青春期学生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等。   

3、现场研究。现场研究就是在学校现场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教师在现场去研究现场,试图揭开教育现场的问题、规律的研究。   

    4、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检讨学校的不足,使学校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未完待续)  

   

   

   

    请各教师酝酿校本课题的选题,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可直接考虑选定某一校本课题(报教研组长立项)进行研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