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校本教研
2023年11月17日,满丽老师开设了课题为“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的公开课,13:50分化学组全体成员一起参加本周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探讨。
对满老师的课,大家参与研讨,一致认为满老师作为新老师,整堂课上的很不错。课堂上满丽老师亲和力强,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设计在了情境中,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如何依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将化学方程式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比如化学实验中、航空航天事业、生活中广告标语的辨识等情景,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老师们也一致提出建议:满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多强调单位问题。
老师们都提出自己关于公开课的看法建议,认为满老师以任务驱动落实学习目标,以过程评价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方法很不错,符合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要求。面对新时期教学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坐而论道,确实更要起而行之,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2023年11月15日,冯紫莹老师开设了主题为Unit6 Reading1的公开课。本课围绕扎龙、稀有鸟类及其困境和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开展。课堂环节精美流畅,板书设计新颖独特。
课后,英语组的老师们对本堂课进行发言点评,各抒己见,指出了闪光点与改进的地方。老师们赞扬课堂设计的用心与新颖独到之处等方面;也指出了难度较大,要适当引导学生和环节设置先后等的问题。
11月16日星期四上午,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历史组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参与活动。
首先,刘亦驰老师在初二(12)班开设公开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刘老师用《两只老虎》改编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讲授新课时刘老师用志同道合为革命、同仇敌忾共北伐、兄弟阋墙革命败三个标题来引出国共合作的开始、国共合作的高潮、国共合作的破裂三部分新课内容。
课后,教研组老师对刘老师的展示课进行评课,肯定了刘老师备课充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互动好。当然也提出改进建议,如课堂上要留白,适当进行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1.15日政治组教研活动
11.15日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政治组展开政治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濮逸老师进行《生命可以永恒吗》展示课,然后教研组针对濮逸老师的公开课展开评价。濮逸老师公开课以新闻视频进行导入,向学生提问:对于黄老的逝世有些人说“痛别,巨星陨落”有些人说“国士千古,永垂不朽”黄老的生命到底是已经结束还是会永垂不朽?二者是否矛盾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探究《生命可以永恒吗?》,引出课题:生命可以永恒吗?本课以“龙芯之母黄令仪”作为主线,下设两个环节,环节1:从青丝到白发,生命有时尽—环节2:一生只为中国芯,生命有接续。环节1中通过黄老的生命瞬间,探究生命的特点以及如何面对死亡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环节2中通过黄老的家庭以及国科大周琪校长和芯片研发人员心目中的黄老,明确生命可以在身体、社会关系、精神方面实现接续。本课以典型榜样人物作为主线,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将自己的生命与社会、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教研组对濮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肯定了濮老师的教学思路,自然的教态以及相关材料的运用,认为利用爱国科学家的事例进行串联令人耳目一新且环节过渡自然。针对问题设置、课堂氛围也给出了相关专业建议。教寻真意,研促成长,同研共促,教学相长。本次教研活动,有利于集思广益,帮助新老师成长,也给各位教师提供新的教学视角,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使每个教师都从中获益。
11月17日上午第3节课,何璞老师在307机房开设了信息科技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内容是七年级的《认识WPS表格》。本课内容是在小学简单了解该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软件功能和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搜集了相关知识的素材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仔细筛选,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进行类比理解,再结合WPS表格内容进行知识的迭代完善过程。
整节课围绕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相关奖牌数据,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入难,由基本知识到拓展能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何璞老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设置多个引导性问题,层层深入,重难点部分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安排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同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课后,信息组成员一起对何璞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课堂中的优点和可以继续优化改进的地方。对于教学工作而言,百花齐放的美丽远胜于一枝独秀,正是因为不同观点的碰撞,才有了愈加精彩的课堂。相信接下去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将会有更多的亮点。
11月21日上午,外国语--游文的生物组教师分别听取了了沈方圆老师、吴越老师开设的公开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本节课是在前三节课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知识提升,内容比较繁杂,有些知识点有一定的抽象性,有的还有一定的难度。但两位老师都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借助多媒体资源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在构建次位概念的同时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课后大家针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容量适中,教材整合合理,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强 。同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板书可以进一步扩充,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条件准许的话,可以适当进行演示实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