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教学动态>详细内容

教学动态

我省“三个确保”妥善安置地震灾区转入学生就学

来源:引用 发布时间:2018-05-21 12:11:16 浏览次数: 【字体:
自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以来,江苏教育系统紧急动员起来,坚决响应中央号召,迅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开展献血、救灾捐赠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慰问和资助灾区生源地学生,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充分展示了我省教育系统良好的形象。截至6月5日,全省教育系统共捐赠款物2.4亿元。

  当前,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一些来自灾区的学生陆续来我省投靠务工的父母或亲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震灾区学生来我省安置的就学工作,把妥善安排灾区转入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纳入全省抗震救灾整体方案研究部署,各地党委政府对灾区来的学生的就学帮扶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并主动与对口支援的灾区市、县联系,妥善安置转出人员中的学生。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迅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有力有序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周密安排,启动“绿色通道”,帮助灾区来的学生联系和落实相关学校,妥善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一是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各地按照 “分级办学、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的原则,依据亲友监护人居住地施教区,安排入校借读,做到简化手续,随到随安排,确保学生及时入学。常州市将来自绵竹市的106名小学生集中安排,组成“绵竹班”,为灾区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便利。

  二是确保学习生活妥善安排。各地各校积极主动为灾区学生免费提供教材、簿本和学具等基本学习用品,免收借读费、学费、杂费等相关费用,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适当给予生活补助,如需住宿的,主动安置宿舍。接收学校还通过主题班队会、故事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引导灾区学生培养坚强、勇敢、互助、感恩的精神和品德。

  三是确保心理辅导帮扶到位。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受灾学生的心理安抚和帮扶工作,组织有心理咨询员资质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安心学习,安排教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做好学生在江苏就读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提醒并正确引导学生家长、亲友注意苏、川两省之间中考、高考政策的差异,以免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升学。无锡等地还对一些从四川转来诊治的特殊学生专门安排教师(或心理辅导教师)到医院进行单独辅导或上课,并送上慰问金和移动通信工具,以方便与家人联系;扬州等地学校还组织党员教师当起受灾学生“临时家长”,使他们及时受到关爱和教育,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据统计,截至6月5日,我省共接收四川地震灾区学生3708人,其中无锡市1462人,苏州市1320人,常州市270人,南京市186人,泰州市126人,南通市92人,扬州市64人,连云港市54人,徐州市49人,镇江市46人,淮安市20人,盐城市13人,宿迁市6人。学生们学习生活安定,情绪稳定,纷纷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细致工作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