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后勤服务>平安校园>详细内容

平安校园

常熟市外国语初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2-19 16:03:25 浏览次数: 【字体:

 

为防止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学校(托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长:夏梅芳

副组长:徐莉芳  查雪峰

  员:孙平 贺梅  顾清保 申国 朱建中 蒋红 陈卫忠 施建清 华丹  汤雪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标准

1、学校(托幼)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2、学校(托幼)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1周内发生甲肝或戊肝5例及以上病例。

41周内发生伤寒或副伤寒5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区以外的学校。

53天内发生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10例及以上病例,或2例及以上死亡。

63天内发生流脑3例及以上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71周内发生流行性出血热5例及以上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81周内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

91周内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101周内发生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或水痘10例及以上病例。

112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12 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不良反应。

13 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3人以上,无死亡病例。

14、经市卫生局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5、对涉及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虽尚未达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响应。

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人:查雪锋 汤雪萍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托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学校医务室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托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市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向市卫生监督所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响应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并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

5、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的应急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的应急响应

除按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告。

(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响应

除按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七、应急保障

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托幼)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是改善学生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立即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九、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