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12月13日,提起这个日子我们就会想到,1937年12月13日,在古都南京发生的一场大屠杀。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觉得是一场一枪未放,束手待毙的溃败,但事实上,并不是,这座城市并没有不战而降,在1937年的12月7日打响了南京保卫战,面对兵力的悬殊,面对敌方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并没有不战而降,中国将士希望能保卫自己的首都,哪怕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那8万死守南京的中国将士,不应该被今天的我们忘记。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并实施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古都南京变成了人间炼狱,30万鲜活的生命,就此永远消失。
但是中国并没有因此屈服。
曾经看到过一段美国记者和奔赴前线的中国士兵的对话,每每读到,总是感动甚至泪目
美国记者问:你多大了?
中国士兵回答:16岁。
美国记者问:你觉得中国会胜利吗?
中国士兵回答:中国一定会胜利的。
美国记者问:当中国胜利后,你准备干什么?娶妻生子?还是继续参军?
中国士兵笑了笑回答:那时候,我已经战死沙场。
平静对话的背后,是视死如归的坚定。很悲壮,但必胜!
岁月静好,原来是有无数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不是为了播种仇恨,也不是为了挑起争端,而是告诉每个人不能忘记历史。1937年12月13日,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的警钟,应该永远长鸣在我们心头! 于我而言,对生活在那个不平静、大动荡年代的人的遭遇,能做的就是赋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庆幸自己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发展富强时期,我要做的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努力工作。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那么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们虽然已不需要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你们同样需要付出努力去学好知识,你们现在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铸就一身钢筋铁骨,将来才能去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未来!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
团委 王佳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