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祝贺我校学生在‘’缤纷的冬日——我眼中的'年味'”常熟市青少年主题绘画、征文作品征集评比活动中获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陶冶情操,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缤纷的冬日——我眼中的年味”主题征集活动.
在主题绘画中,包溢恬的绘画作品荣获中学组一等奖;陆宥辰、倪佳妮、徐安琪、石宇涵同学的绘画作品荣获二等奖;沈怿何、马健同学的绘画作品荣获三等奖;在主题征文比赛中,陈昕、成奕姝同学的征文荣获中学组一等奖;龚邹晨晨、黄佳煜同学的征文荣获二等奖;汤馨研、吴殷柽、朱斯咏同学的征文荣获三等奖。在此次活动中,我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
祝贺获奖同学,希望各位同学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从小争做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时代新人。
那是新年的一张信笺
初三(9)班 陈昕
酒水长,饭菜香,人聚堂,馥郁的气味中酝酿着久违的温馨;春联红,鞭炮响,人心昂,跳跃的空气里蛰伏着节日的欢愉。那是新年寄来的一张信笺呀!
那张信笺挑染着淡淡的清白水色
家乡是南方的水乡,雪只有在腊月时分才会莅临。当淅淅沥沥的小雨蒙住了山水时,小小的雪粒便会不期而至。公路上,它是站不稳脚的,未及欣赏便化作一汪水;山上的雪是极好看的。朦朦胧胧的浅灰色幕布下,苍翠的山掩在皑皑白雪中。雪厚的地方,白的纯净;薄些便透着淡淡的青色;再就是雪姑娘遗忘了的青松松顶。登山的路上铺满了深深浅浅的脚印,结着薄薄的冰。如果你肯低下头去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白色里包含五颜六色,那是天光的颜色!雪或敷在枝头,想要压弯枝条;或倚在地上,与石阶叙旧……
那张信笺点着繁星般的红梅
大年三十还未到,心急的人家早已贴上火红的春联,大红灯笼高高地悬挂着。这时,往日安静的门庭便有了年的红晕。放眼望去,一切都是耀眼的金和醒目的红,与地上安详熟睡的白雪格格不入。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窗花,传递着生活的幸福,表达着来年的希冀。除夕之夜,一个个烟花欢呼着竞相冲上夜空,迫不及待地与它拥吻。灿烂盛大的烟花宛若匠心独具的艺人在黑色画布上一泻而下的灵感。谁家的红梅暗暗沁香,与人们脸庞上的喜色相映成趣。
那张信笺隐着欢乐的笑声
大街小巷中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孩童们嬉闹的笑声,使空气逐渐沸腾起来了。人们穿着新衣,脸庞因节日的到来而熠熠生辉。他们挨家挨户地串门,亲切地问候与拥抱。街上,不知谁家淘气的孩子偷拿来家中的爆竹,捏着一根燃着的火柴,小心翼翼地凑上去。只听“哧”的一声,他的手像触电一般缩了回来,跳起来跑开几米远,激动地笑着、喘息着,两只小手把耳朵捂得密不透风。“这孩子,有偷偷溜出来。”不好,被奶奶发现了。今天她竟没有恼,眼睛眯得如月牙般,塞给他一个红包。
一声呼唤,一声应答,是家人间最幸福的时刻。新年将一张信笺寄到我们每个人的手里,上面写着他们最难忘的人、最怀念的事,也邀请他们为那张信笺添上最绚烂的一笔。
我眼中的年味
初三(2)班 成奕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泱泱中华自三皇五帝起便有辞旧迎新的风俗。待拨雪寻春之日,万家灯火辉煌,普天同庆。
梦回盛世,烟雨江南的新春令人沉醉。东方欲晓,那十里长街,三里小巷早就支起了小商小贩各式的摊位,门店挂起了招牌,挑担的村夫陆续进城,买年货的百姓争着抢着,那些早来的悠闲地挑挑拣拣,欲把最物美价廉的商品买走,迟到的则论冲破脑袋也扎不进堆里去,只能干巴巴地急眼。整条街可谓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看那久居深闺的闺秀趁着大好春光在镜前梳妆打扮,欲要和凌寒绽放的红梅争艳;逍遥风流的名士乘着一叶扁舟在湖上吟诗赋词,欲要与芽苞初放的新芽切磋;小儿尤其可爱:身披大红夹袄,管不得衣裙褶皱,一手攥着几个铜板,另一只紧紧扒在摊上,眼睁睁瞅着街边小摊的耍货,有时买一块桂花糕抑或是一串糖葫芦,也晓得与店商讨价还价,逼得急了,就佯装走开还不忘回头望几眼哩!
夜色十分,家家户户门前放起了爆竹,瞧,那爆竹宛若焰腾腾的蛟龙,迸发的点点火光恰似璀璨星光熠熠生辉,竟又如弹珠似的溅落了一地,汇成焰的洪波。听,那熚熚烞烞的轰鸣,惊得孩童捂着双耳一溜烟跑远了。有时街上挂满了花灯:龙灯,宫灯,纱灯,花篮灯……,老媪老叟欲搀着孩童缓步前行,反被孩童拉拽着衣角,吵嚷着要看前面那个伏在草坪中的蘑菇灯。这流光溢彩映衬着江南红墙黛瓦,好一幅江南春晚图!
彼时,年味正浓。
恍然梦醒,圆桌前的饭菜凉了半截却不曾吃得几口。电视机中春晚的节目仍咿咿呀呀地放着曲儿,除了父辈偶尔看上一段小品乐呵乐呵,任它表演出什么千奇百怪却怎么也敌不过年轻人对手机的“炽诚忠心”,他们总是低着头煞有介事,甚至连举箸的功夫也不曾有过,大概是在热火朝天地抢着几角几分的线上红包吧!表兄常年在天涯海角奔波,到头来总是用“工作忙,回不了家”搪塞老人的一片期许……
此时,年味悄然消逝。
有时我害怕不久的将来人们念着那“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等贺庆新年的诗篇却始终不解其意;更害怕年味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中华传统文化渐渐不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精神内核渐渐遭受时代进步带来的“物质生活满足,精神世界淡忘”的强烈冲击……
我希望有朝一日眼中的年味不仅仅在眼中,更在眼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