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之窗>德育动态>详细内容

德育动态

2010~2011学年班主任师徒结对计划
2010~2011学年班主任师徒结对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9-13 09:59:38 浏览次数: 【字体: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班主任师徒结对计划

青年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生力量,他们如能快速成长将会极大促进德育管理的发展。为此,我校实行新老班主任结对计划,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指导,提升广大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并不断加强班主任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使结对工作正常化、制度化,特制订本条例。

一、目的意义

通过结对活动,充分发挥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示范作用,提高年轻新班主任的教育水平,促进全体班主任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使新班主任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将其有效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迅速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二、相关条件

1.负责指导的班主任要具有优良的师德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担任班主任三年以上;所带班级考核成绩优良;

2.新班主任指初次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年以内的新上岗班主任。

三、指导班主任职责

1.在师德修养上为新班主任树立典范。教育新班主任爱护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促进他们在思想上健康成长。

2.指导并督促新班主任尽快熟悉学校制定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指导新班主任制定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和班级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

3.指导新班主任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班级组织管理体系。

4.每学期为新班主任开设一节主题班会示范课。指导新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协助其组织开展班(团)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创新。

5.指导并督促新班主任对班级班训、班级公约的设计与制定;做好班级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6.指导新班主任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同时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7.指导新班主任积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8.引导新班主任努力学习德育理论,探索德育规律和德育方法。指导新班主任撰写班级工作总结。指导新班主任每学期撰写一篇德育论文。

9.每学期结束,应写出结对小结,交德育处存档。

四、新班主任职责

1.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虚心学习指导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工作作风。

2.认真学习贯彻班主任工作条例,尽快熟悉学校各项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及时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在指导班主任的指导下,针对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4.在指导班主任指导下,认真制定主题班会计划和各项班(团)活动计划,并切实组织实施,努力接受新经验,力创班级管理特色。每学期必须开设一堂主题班会汇报课,接受指导班主任的考核鉴定。

5.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及时做好班级班训、班级公约的设计与制定;班级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6.做好对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和案例记载分析工作,学习指导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工作经验。

7.积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并有详细的记载。

8.自觉学习德育理论,探索德育规律和德育方法,及时撰写期末班级工作总结。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德育论文、随笔或心得体会交德育处。

五、考核评价

1.学校建立考核评审小组,由有关领导和指导班主任组成。

2.考核办法:采取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一是评委根据查阅平时指导结对资料,了解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态度和指导结对活动情况进行考核;二是通过观看新班主任开展主题班队活动进行考核;三是通过观察新班主任班级班风、学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考核。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德育处

                                     二〇一〇年九月

附件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班主任结对名单

新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备注

 

姓名

班级

姓名

职称

班主任年限

陈颖颖

初一(2

陶建石

中二

3

 

周益秋

初一(4

施建青

中高

13

 

钱艳文

初一(7

陈肖芳

中一

9

 

吴佳薇

初一(9

周菊芬

中一

8

 

张文懿

初一(11

唐卫英

中高

21

 

陈梦碧

初二(7

曾冬梅

中一

16

 

薛琴锋

初三(12

周梅华

中高

10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德育处

                              二〇一〇年九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