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天下第一好事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书,天下第一好事》。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以后,则使用书籍。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读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不仅如此,读书也是一种享受。记得读大学时看《儒林外史》,我硬是花了差不多两天两夜的时间一口气读完,并且为之回味了一个多星期。书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能够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带你的灵魂进入一个神奇的旅程,可以上天入地,可以穿越古今。读书更是一种追求。读书可以让人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每个人去追求生命的定力、心灵的纯净,以远离孤独与困惑。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这里的书不仅是各位同学每天必读的教科书或者教辅资料,更是指经典名著。
我常听到人们说:“名著太难懂了,我啃不进去。”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那就同大家分享一些读书的方法、注意点吧。
第一,知道自己正在读什么
这是一部小说,散文,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
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
第二,不要躺在床上读
我承认阅读名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更要保持思想的活跃。如果你是躺在床上读,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埋怨这本书。很难再喜欢这本书了。
第三,不要被众多的人物所左右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中用了22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这些都可能使你的脑袋发胀。这时,不要急着往前翻,坚持看下去,渐渐地,这些人物就会变得清晰。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老朋友在一起一样。要知道,你现在的许多朋友,在认识前也是陌生人。
第四,给作者一个机会
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你对你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明白。还可以画出人物关系图谱来。如果你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你就把它扔到一边,搁一天或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以后再读。
第五,大段大段地读
别小口小口地啃,你读的句子越长,你就越能进入到书的节奏和感情中去,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同时,每次看书多看几页,不要只看了几行就停下来。完整的情节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第六,重读一遍
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阅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那就再读一遍。你会发现,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总之,不要只把你的脚尖浸在名著这潭深水中,要跳进去。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正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鼓舞着。你会发现:读书,正是天下第一好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陆 阳
2013年4月8日
用户登录